媽祖繞境的哨角、教堂的鐘、佛寺的木魚,這些法器一旦登上舞台,便成為樂器。許多樂器皆與魔法或神力有關(Sachs, 1940),演唱會舞台、觀眾應援棒,亦可追溯至宗教儀式,體現塗爾幹(1999)的「集體歡騰」。
課程解析各文化中的儀式,包括主流宗教、薩滿、球賽應援的聲音器具,探討其成為世俗物件的過程,並以動漫、電影、遊戲中的虛構樂器為例,分析其超自然能力背後的典故。
| 課程時間 | 課程主題及內容說明 | 上課時數 | 授課教師 |
|---|---|---|---|
114/11/15 |
1. 我們如何又為何選擇這些聲音?從鬧鐘鈴聲到通勤的podcast |
3 小時 |
江靖傑 |
114/11/22 |
1.世俗與神性:流行音樂中的宗教音樂元素 |
3 小時 |
江靖傑 |
114/11/29 |
1.運用圖像學分析作品中具備超自然能力的樂器 |
3 小時 |
江靖傑 |
評量方式:
|
|||
教學方法:
|
|||
可第一時間查詢揪課的相關問題,例如開課申請時程、學分計算...等。請嘗試利用「問與答」關鍵字搜尋,看看有沒有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喔 !
請輸入您欲想查詢的關鍵字
一起幫課程集氣好不(ง •_•)ง
若有任何問題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找到小編~
>官方LINE( @ahc9194m )
>信箱: trevi_service@ctld.ncku.edu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