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課程探討台灣多元族群社會的歷史發展與現況,涵蓋原住民族、漢族移民、客家族群、新住民等不同群體的文化、社會結構與族群關係。課程將結合歷史、社會學與文化研究的視角,分析台灣族群互動、身份認同、族群政治及文化變遷等議題,並透過案例研究探討當代台灣的族群政策與社會發展。學生將透過閱讀、討論與田野調查,深化對台灣多元文化社會的理解。
課程時間 | 課程主題及內容說明 | 上課時數 | 授課教師 |
---|---|---|---|
114/04/28 18:30-19:30 台灣族群社會的歷史背景與林業文化 |
1. 開場引言:一段林班歌謠的播放或朗讀,引起情感與興趣 2. 台灣的族群構成與歷史演變簡介原住民族、台灣人、客家、新住民等、清治、日治、戰後三時期的族群互動與土地政策變遷 3. 林業的發展脈絡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林業政策與伐木制度、林班制度:勞動組織與族群分工 |
1 小時 |
黃國超 |
114/04/28 19:30-20:30 林班歌謠中的族群記憶與文化表現 |
4. 林班歌謠的特色與背景 o 創作與傳唱者:布農族、太魯閣族、伐木工、語言與旋律:多語交織的文化痕跡 5. 文本賞析與社會意涵 o 案例一:某段歌詞中族群合作與勞動倫理的描繪 o 案例二:如何在歌謠中看到階級、性別、權力結構? 6. 當代的意義與反思 林班歌如何作為歷史見證在文化復振、族群教育中的應用 |
1 小時 |
黃國超 |
評量方式:
|
|||
教學方法:
|
可第一時間查詢揪課的相關問題,例如開課申請時程、學分計算...等。請嘗試利用「問與答」關鍵字搜尋,看看有沒有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喔 !
請輸入您欲想查詢的關鍵字
一起幫課程集氣好不(ง •_•)ง
若有任何問題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找到小編~
>官方LINE( @ahc9194m )
>信箱: trevi_service@ctld.ncku.edu.tw